中华网 china.com

福建
清新福建 国际表达
当前位置:福建频道首页 > 读懂福建 >

八闽文脉·记忆 | 福建船政与《算学辑要》

八闽文脉·记忆 | 福建船政与《算学辑要》
2023-03-16 15:22:56 来源:东南网  

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,上古时代就有了数学活动的痕迹,汉代更是出现了专门的数学著作《周髀算经》《九章算术》等,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思想成就之先进。

image.png

西汉张苍、耿寿昌著《九章算术》(资料图片)

日转星移到了明清时代,随着以利玛窦、汤若望、南怀仁等为代表的一批精通科学的欧洲传教士来华,西方的数学知识与中国古典传统的数学理论交汇,催生了徐光启、梅文鼎等一批融汇中西的新一代中国数学家,中国的数学理论也开始向近现代迈进。

鲜为人知的是,崇尚科学、向海图强的福建船政也参与和推动了近代中国数学史的发展进程。

中国数学家书稿出版一波三折

光绪十三年(1887年)的仲夏时分,位于福州马尾闽江之畔的船政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。

为广东协造的巡洋舰“广甲”即将下水,由船政工程处的工程师魏瀚、吴德章、李寿田设计的亚洲第一艘自造装甲舰“龙威”正在忙碌兴工,铁水坪旁还停泊着准备试航的新造“寰泰”号巡洋舰。

在这个夏季的某天,船政衙门外来了一位操着湖北口音的中年人,希望求见时任署理船政大臣裴荫森,由此引出了一段三代人撰写、保护、出版数学著作的往事。

image.png

船政衙门旧照(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 供图)

潘绍经,字济常,号箬舟,生于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湖北黄州府蕲水县人(今湖北浠水),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中进士,历任国史馆纂修、山东道监察御史、湖广道监察御史、京畿道监察御史、兵科给事中等职。

嘉庆五年(1800年)前后,因任浙江宁绍台道的弟弟潘巽山病逝,辞职回籍葬弟,侍奉母亲。

此后,潘绍经究心学术,乃至涉足数学研究,集二十余年心血,在1820年撰成数学专著7部,“苦心研究廿有余年,考证古法,参衍新意,绘图立说,朗若列眉”。

可惜尚未来得及设法刊印出版,潘绍经即抱憾辞世,临终之时将这些数学书稿交代给了儿子潘六平。

时至道光年间,潘绍经之子潘六平任教于荆州,准备将父亲的遗稿出版,然而此时的中国遭遇鸦片战争劫难,社会动荡,出版计划被迫搁置。

到了咸丰年间,太平天国运动爆发,湖北一带成了交战之区,潘氏家族躲避战火,辗转流离,家资几乎尽失,唯独祖先的书稿始终携带保存,“弃家资如敝屣,惟抱此稿相与存亡”。

咸丰十年(1860年),潘六平去世,临终前念念不忘父亲的数学著作尚未彰显于世,将书稿托付给自己的儿子潘应奎保管,并告诫“此先人之心血,算学之津梁,后世必有究其业者,汝其藏以待时,勿坠先绪”。

潘应奎保存着祖父的手稿,四处设法出版,经历了二十余年,然而这批数学专著始终无人问津。

关键词:崇尚科学,向海图强

24小时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