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山,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魅力无与伦比。武夷丹崖之上的摩崖石刻,记录着读不尽的山水传奇和人文故事。
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(郑友裕摄)
这些摩崖石刻,描绘了碧水丹山之美,蕴含着道南理窟深厚意蕴,演绎了洞天福地故事传说,更是展现了历史悠久、寓意深邃的武夷茶文化。就此略举几幅,以探其趣。
茶洞——武夷茶的发源地
传说古时山中有一乐善好施、助人为乐的老人,名“半仙”。一日上崖采药不幸跌下山脚,昏迷中有仙人以茶叶喂之,并赠茶树几株。半仙醒后,疼痛即消,精神清爽。他见此处有天游、仙游、隐屏、接笋诸座高峰回绕,自成一方天地,山泉汩汩润土,少阳多阴,便把茶树种下,果然茶树茂盛,品质极佳。
有心者便在此石壁镌刻一米见方的“茶洞”二字。由于岁月厮磨,年代及勒者已无法辨考。
茶洞(刘达友摄)
晚甘侯——武夷茶最早的雅名
孙樵,唐宣宗大中九年(855年)进士,曾任方郎中、上柱国等职。
有一次,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,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,赞叹不已。回京后,孙樵把武夷茶与在刑部任职的朋友分享,并附信一封:
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,此徒皆请雷而摘,拜水而和,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,月涧云龛之品,慎勿贱用之。
——唐·孙樵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
他将产于“建阳丹山碧水之乡”的武夷茶(武夷山当时属建阳管辖)拟人化为“晚甘侯”,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。晚甘,也意指武夷茶的“回甘”,甘香浓馥,回味无穷。
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:
地在东南峤外,闽越之旧境也。爰有碧水丹山,珍木灵草,皆淹平生至爱,不觉行路之远。
——南朝·江淹《江文通集·自序》
后人将“晚甘候”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。
晚甘侯(资料图片)